第323章 春闱结束(1 / 2)

春闱三天,吃喝拉撒都在号舍里头。

三更时分,万籁俱寂,号舍区却灯火通明,数千盏油灯将这片区域照得亮如白昼。每间考舍都十分狭窄,宽度仅有一臂,深度大约三尺,仿佛是为了考验考生们的心境和耐力而特意设计的。

号舍的檐角悬挂着铜铃,在穿堂风的吹拂下,发出清脆的叮当声,这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,仿佛是在为考生们加油鼓劲。

张志远站在自己的考舍前,静静地抚摸着木壁上历代考生刻下的“必胜”“及第”等字样。这些字刻得深浅不一,有的甚至已经模糊不清,但它们所蕴含的期望和梦想却依然清晰可见。

张志远的指甲缝里渗出了一些松烟墨,这些墨汁染黑了他的指节。他看着自己被染黑的手指,莫名地笑了笑。然后,他开始认真地研墨,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。

与其他考生不同,张志远并没有太多的想法。他已经参加过多次科举考试,对于这种场面早已习以为常。因此,他的心气非常沉稳,既不紧张也不浮躁。

在他看来,科举考试并不是一场赌博,而是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和学识的机会。所以,他并不打算写一些剑走偏锋的文章来吸引考官的注意,而是选择了一种平实、中正的写作风格。

他相信,只要自己的文章能够表达清楚观点,语言通顺流畅,就一定能够得到考官的认可。虽然这样的文章可能不会让人眼前一亮,但也不会有太大的失误。只求一个中正平和,但是这样一来,张志远的文章就显得十分普通了。

寅时,梆子声在寂静的夜色中响起,清脆而悠长。随着这声响,誊录院的灯笼一盏接一盏地熄灭,仿佛被这梆子声吹灭一般。黑暗逐渐笼罩了整个院子,只剩下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光。

负责监考的礼部员外郎放下手中的朱砂笔,揉了揉眼睛,长时间的工作让他有些疲惫。他站起身来,活动了一下身体,然后走到烛台前,借着微弱的烛光,展开了一张刚刚誊录好的试卷。

青衣书吏们还在忙碌着,他们手持朱笔,认真地将考生的答卷重新誊抄在新的纸张上。原卷则被小心地封入“弥封所”的樟木箱中,等待后续的处理。

这种“糊名誊录”之法,始于太宗年间,旨在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。此刻,在灯下,那工整的小楷散发着淡淡的墨香,让人完全看不出原作者的笔迹。

然而,就在这时,礼部员外郎突然按住了正在誊抄的考卷,眉头紧紧皱起。烛光下,他的目光落在了某位考生的策论上,只见其中竟然引用了《盐铁论》中“盐铁官营,民不堪命”的原文。这几个字在烛光的映照下,显得格外刺眼。

礼部员外郎的心中涌起一股异样的感觉,他仔细阅读着这段文字,发现其中字句间隐现着荆公新学的锋芒。他不禁蘸了蘸墨,在“盐铁”二字旁画了个朱砂圈,然后站起身来,走向值夜的枢密院直学士。

两人在值夜的房间里相对而坐,就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茶汤,低声交谈起来。他们的声音很轻,仿佛生怕惊醒了这深夜的宁静。